文字實錄:
主持人:自2003年以來,華海集團先后9次上馬大規模技改提升項目,公司主打的氨綸化纖產品,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技改之路。平均每年至少2億的技改投入讓華海在牢牢掌握氨綸行業話語權的同時,擁有了喊出產能翻番、利潤翻番、納稅翻番的底氣。今天的十大會戰一線行,讓我們走進華海,去看看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的華海經驗。
記者:這里是生產華海氨綸的二期廠區,大家可以看到我身后堆滿了各種各樣,從車間里面拆除出來的舊設備。這一次技術改造是華海近幾年來****的一次。本次技改之后這里的氨綸產能將比去年翻上一番。
解說詞:眼前這些被大卸八塊的設備是華海2004年引進的,盡管設備每年都在小規模升級。但是華海決策層還是拍板斥資6個億將這些落后產能全部拆除,進行自我淘汰。
華海集團氨綸公司生產負責人 樓明炎:花****的代價我們也要把這件事情做好,因為如果我們不忍痛割愛的話,我們二期這塊的產能就會被市場淘汰。
解說詞: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,盡管已經是國內氨綸行業一流的龍頭企業,害怕被市場淘汰的危機意識始終深深印刻在每個華海人的潛意識里。由于行業的特殊性,氨綸生產設備更新極快,但每一次更新,華海都走在行業前列。與之相應的是,華海重視人才的程度,也遠非同行可比擬。集團總部1400多名員工中,本科以上學歷比重占到65%,而華海自身擁有的獨特研發制度也讓人眼前一亮。
記者:這里是華海的研發中心,現在是上午9點,大家可以看到辦公室并沒有研發人員的身影,工作人員告訴我,原來這些研發團隊都是要深入到生產一線來進行產品的設計與研發。
解說詞:在機器轟鳴的氨綸生產車間,我們找到了承擔產品研發任務的經理韓冰,他告訴記者,華海倡導的產品研發并不是閉門造車式的,企業總部的170多名研發人員,每天都和他一樣,活躍在生產一線,用最直觀的方式去了解客戶需要什么產品,工人需要什么設備。
華海氨綸生產二部經理 韓冰:當我們走訪客戶的時候,當我們走訪一線員工和技術人員的時候,他們也會提供一些很好的建議,我們也會虛心接受他們的一些建議,然后記錄下來,作為我們以后研發的一些點子。
解說詞:引進行業******的生產設備,擁有專業技術人才和研發團隊,這樣的現代化企業對環境也變得越來越友善。
記者:其實今天來到華海,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華海這樣一個化纖企業,竟然沒有一絲刺鼻的氣味兒,也沒有污水橫流的場景。這些都是得益于華海對于環保的重視。比如說,像我身旁的這套污水處理設備,大家可以看到經過層層過濾,原來的污水已經變得非常的干凈清澈,已經達到了飲用水的標準。
華海氨綸動力車間班長 曾永祥:我們引進這套設備,就是把(已達標)污水進行再過濾,達到飲用水的標準,把這個水用于車間的清洗和員工的清潔,實現水的循環再利用。
解說詞:除了污水不外流,華海每座廠房都安裝了廢氣收集處理裝置,車間里的廢氣通過管道集中處理達標后,再排放至室外,這些環保裝備的配備,讓企業走上了綠色發展之路。
華海集團總裁 杜春樹:盡可能把落后產能淘汰掉,也是在行業內站住腳,也是為我們企業戰略爭取****利益。選擇了氨綸行業,我們不能被氨綸行業所淘汰,所以我們想處于氨綸行業的上端 |